20秋东北大学《刑法总论》在线平时作业2答案
2024-04-20
20秋东北大学《刑法总论》在线平时作业2答案
1.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,从()之日起计算
A.判决确定 B.判决执行 C.判决公布 D.死刑缓期执行期满
答案:D
2.我国《刑法》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()
A.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 B.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.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D.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
答案:B
3.在罪刑法定原则支配下,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()
A.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.刑事违法性 C.应受刑罚惩罚性 D.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
答案:B
4.我国《刑法》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()
A.已满14周岁 B.已满16周岁 C.已满18周岁 D.已满20周岁
答案:B
5.甲乙积怨较深,一日见乙被人砍伤在路边,奄奄一息,但未死亡,甲未采取任何措施而走开,后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)
A.甲的行为构成作为的犯罪 B.甲构成见危不救罪 C.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D.甲构成不作为犯罪
答案:C
6.甲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,缓刑4年,在缓刑考验期内,有发现其过去曾犯有贪污罪,对甲的处理应当是()
A.对贪污罪另行判决 B.撤销缓刑,实行数罪并罚 C.采取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,从重判处 D.不撤销缓刑,以累犯从重处罚
答案:B
7.刑罚的目的是()
A.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 B.预防不稳定、有可能犯罪的人不敢犯罪 C.对群众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法制教育 D.预防犯罪
答案:D
8.甲经常指使其13岁的儿子盗窃他人财务,数额巨大。甲和其儿子的行为属于()
A.共同犯罪 B.甲为教唆犯,其儿子不构成犯罪 C.甲单独构成犯罪,其儿子不构成犯罪 D.甲和其儿子均不构成犯罪
答案:C
9.下列对刑法的解释中属于有权解释的是()
A.学理解释 B.论理解释 C.司法解释 D.文理解释
答案:C
10.根据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的联系形式的不同,可将危害结果分为()
A.属于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和不属于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B.物质性危害结果和非物质性危害结果 C.严重危害结果和非严重危害结果 D.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危害结果
答案:D
11.关于共同犯罪,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()
A.甲、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,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。只有认定甲、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,才能对甲、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.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。甲、乙构成共同犯罪 C.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。甲、乙构成共同犯罪 D.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。甲、乙成立共同犯罪
答案:C
12.死刑只适用于()的犯罪分子
A.罪行极其严重 B.罪大恶极 C.多次实施严重罪行 D.社会影响极其恶劣
答案:A
13.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时间的不同,可将共同犯罪分为()
A.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B.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 C.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.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
答案:C
14.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()
A.损害了国家利益 B.危害了社会 C.违反了刑法 D.触犯了法律
答案:C
15.我国刑法将所有犯罪划分为十类,依据的是()
A.犯罪的一般客体 B.犯罪的同类客体 C.犯罪的直接客体 D.犯罪的复杂客体
答案:B
16.甲乙相互斗殴,乙见自己势单力薄而逃跑。甲穷追不舍,乙无奈捡起一棍棒趁甲站立不稳时将其打伤。乙的行为属于()
A.正当防卫 B.防卫过当 C.故意伤害罪 D.紧急避险
答案:A
17.甲为保护自己的果园,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,白天关掉,晚上通电。某日晚有俩个小孩进入果园偷摘果实,被电网击中而死。甲的行为属于()
A.正当防卫 B.紧急避险 C.事前防卫 D.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
答案:D
18.我国第一部刑法典的生效时间是()
A.1979年7月1日 B.1980年1月1日 C.1997年3月14日 D.1997年10月1日
答案:B
19.甲、乙、丙三人共同盗窃。甲负责望风,乙入室盗窃,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,甲、乙、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()
A.简单的共同犯罪 B.复杂的共同犯罪 C.必要的共同犯罪 D.有组织的共同犯罪
答案:B
20.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()
A.前者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,后者是犯罪的完成形态 B.对中止犯,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,对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.前者是基于行为人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,后者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 D.前者是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,后者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
答案:A
21.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?()
A.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B.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,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 C.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D.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
答案:AC
22.下列对防卫过当的认识正确的有()
A.防卫过当具有正当性的一面 B.防卫过当不同于防卫对象认识错误 C.防卫过当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 D.对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
答案:ABCD
23.“避险不适时”是指()
A.事前避险 B.事中避险 C.事后避险 D.避险过当
答案:AC
24.以行为是否危害国家安全为标准,可将犯罪分为()
A.亲告犯 B.国事犯 C.普通犯 D.法定犯
答案:BC
25.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要求()
A.犯罪构成的明确性 B.处罚程度的明确性 C.处罚机关的明确性 D.处罚地点的明确性
答案:ABC
26.根据我国刑法,在下列何种情况下,新法有溯及力()
A.行为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,而新法认为是犯罪 B.行为时法律认为是犯罪,而新法不认为是犯罪 C.新旧刑法都认为是犯罪,但旧法处罚较重 D.旧刑法认为构成两罪,而新法认为构成一罪
答案:BCD
27.甲于14周岁生日那天在大庭广众之下用绳子勒住另一小孩,路人乙看见后不予制止,眼睁睁看着甲将小孩勒死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)
A.乙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 B.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C.甲不负刑事责任 D.乙不构成犯罪
答案:CD
28.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具备()
A.被迫性 B.自动性 C.彻底性 D.有效性
答案:BC
29.甲乙二人持枪一起去合谋杀丙,见丙后二人同时开枪,结果甲击中丙的心脏而乙击中丙的右臂,丙当场死亡。下列对该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()
A.甲构成故意杀人罪(既遂) B.乙构成故意杀人罪(未遂) C.乙构成故意伤害罪(既遂) D.乙构成故意杀人罪(既遂)
答案:AD
30.构成教唆犯须具备的条件有()
A.被教唆对象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B.客观上必须具有教唆行为 C.主观上必须具有教唆故意 D.被教唆者必须犯了被教唆的罪
答案:BC